網頁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少年「諾獎」冠軍盼當「星之女」

(星島)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06: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四名預科生憑科研成果,於有中國青少年「諾貝爾獎」之稱的「明天小小科學家」比賽中脫穎而出,奪得一個一等獎及三個三等獎。勇奪一等獎的楊穎琪,更是首名奪得此殊榮的女生;她表示會再接再厲,參加「Intel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希望成為第二位「星之女」。

  四名於「明天小小科學家」比賽揚威的港生,包括聖保祿學校中七生楊穎琪、協恩中學中六生連佩珩、迦密柏雨中學中七生陳凱誼及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中六生「星之子」劉德健;其中楊穎琪更憑研究作品「鐵之吸收術師」奪得一等獎。

  會考奪得二十九分的楊穎琪坦言,自小受到從事藥劑師的父親影響,所以很喜歡化學,「小四開始喜歡留意標籤,知道物件是由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由於從新聞報道留意到巴格達的污水問題嚴重,她忽發奇想,利用被視為廢物的暖手包粉末,過濾污水中的重金屬物質,最終獲得批委會一致好評。

  科研工作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楊穎琪表示,花了五個多月進行百多次實驗,才成功測試出不同暖手包粉末,對污水中八種重金屬的吸附程度。她更表示,將以這項研究參加「Intel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期望能成為本港第二名「星之女」。

  至於曾多次奪得科學獎的「星之子」劉德健,憑「智慧防塵電腦主機殼」奪得三等獎;他表示,經常留意到因為電腦過熱而引起火警的新聞,於是構思研製能於電腦機箱除塵的裝置,當機箱封塵時,會發出訊號通知用家清理。對於能奪得三等獎,劉德健認為由於他的研究非常實用,能針對問題對症下藥,是優勝之處;他表示,這是他的第三項研究作品,期望將來能為研究申請專利。

  為期七日的第十屆「明天小小科學家」比賽,上月在北京舉行,共吸引五百八十一名來自全國的高中學生參加,包括四名得獎港生。經過三輪遴選,首一百名學生進入終評,並從中選出十五名一等獎、三十五名二等獎、五十名三等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