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粵語

穗撐粵語升溫逾千公安圍趕 3000民眾集會 7記者被拘
(明報)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05:05


【明報專訊】廣州人「撐粵語」活動愈演愈烈,繼上周日有逾2000人集會後,昨日有網民發動省港澳10萬人聯合大行動,反對廣州市政協委員 提出以普通話代替廣東話。廣州有近3000人在市政府對出的人民公園內集會,他們高呼「廣州人講廣州話」、「警察收皮」等口號;由於集會地點接近市政府等敏感機構,警方一早部署戒備,並調集逾千名公安到場驅散集會,其間與示威者發生衝突,多人被帶走,包括一名圍觀的港人遊客。集會者其後到附近的北京 路「散步」,又被公安指阻塞交通、擾亂社會秩序,散步者最終在大批公安圍追堵截下和平散去。7名本港及外國記者在採訪期間亦被帶走,晚上獲釋。

昨日下午1時45分起,已有不少年輕人響應呼籲,身著白衣陸續到廣州市政府對出的人民公園,其後人群愈聚愈多,人數於2時半達到高峰,估計有2000人到場,甚至有市民抱著年幼孩子到場,集會者高呼「廣州人講廣州話」,有人展示撐粵語標語。預先在公園及附近戒備的公安於是開始封鎖公園幾個大門,只准出不准入,當局同時不斷從周邊地區增調警力增援。

擒拿手捉記者 公園准出不准入

本港兩間電視台now及有線電視、《明報周刊》及路透社的記者在採訪時被公安帶走。現場消息指路透社記者遭粗暴對待,他舉機拍照時被公安施以擒拿手勢,兩三個公安捉住其手腳把他扔上警車。他們都被帶到警方設於附近的吉祥路小學「臨時指揮中心」問話。

同時被帶走的還有多名集會者,公安拉人時一度與示威者發生衝突,有集會人士豎起中指高呼「警察放人」、「警察收皮」等口號。現場所見,首批在場戒備公安都是講廣東話的,相信是當局有意安排,擔心現場有人講普通話會惹起示威者反感。

多人被帶走 包括觀光港客

在廣州被帶走的港人遊客說,事發時他手持相機,突然被公安舉手指著,無交代理由就將他帶走,「我多次表明我的身分純粹是遊客,純粹來參觀。我問了多次後,他們就說擔心我會擾亂公共秩序,所以要盤問」。

當公安驅趕集會者時,一名年輕人大聲向公安道﹕「阿sir唔係飲珠江水大嘅,我口地嘅行動為咗保護廣東文化,我口地無犯法,點解要趕我口地走?」負責驅散的公安無言以對,轉身離開。

約下午3時許,一隊近千人的公安從公園正門操入,引來示威者圍觀,有集會者說,「咁大個都未見過咁多公安,有口的腳軟。」公安調集完成後即開始清場行動,所有集會者被從公園3個出入口驅趕出去,甚至在公園內休憩的長者亦被勸離,惹來老人家不滿,有人直斥公安霸道。

示威者園外再聚集 「散步」被阻

集會者在公園門口重新聚集,並沿廣衛路向北京路「散步」(遊行),沿途高呼口號,吸引不少途人圍觀。公安緊急在北京路南與高街交界處築成人牆,不准「散步者」通過,其間場面一度混亂,至4時30分左右,大部分民眾被勸離和平散去。有部分人表示會到附近的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繼續集會,但由於受阻撓而未果。

昨日廣州的撐粵語行動據指在多個地點同時舉行,包括廣東省政府旁的中山紀念堂及廣州部分大學。有集會者稱,網上組織者已遭警方監控,今次集會靠各人網上自發聯絡。

明報記者 廣州報道
.
-
洋學生支持 展示「粵」紋身
(明報)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05:05


【明報專訊】儘管廣州市政府早前多次重申「推普廢粵」純屬子虛烏有,同時定性集會為「非法」,並拘捕多名組織者,廣州的高校更發布通告要求學生不得參與集會,但昨日仍有數千人到場,甚至有外國留學 生到場支持撐粵語行動。

一名自稱來自加拿大的留學生昨全程參與廣州市民的撐粵語行動,並即場展示左手的一個「粵」字的紋身。他表示,懂說少許廣東話,喜歡廣州,熱愛廣州文化,對於廣州人今次行動十分支持。他的講話引來集會者鼓掌叫好,公安上前制止時,則被示威者大叫「收皮」。

現場一名集會女士向民眾發表演講,她說自己今年48歲,無工作,一直靠父母供養,因為外省人搶了她的飯碗,現在又來說要廢除廣東話,「呢個係祖宗幾代人傳落嚟嘅語言,唔可以話廢就廢。如果廢咗,就對唔住阿媽、對唔住祖宗」,最後她亦被公安拉上警車帶走。

本港有線電視、now新聞台、《明報周刊》及路透社的7名記者昨日在採訪期間,被公安以「聚眾擾亂公共秩序」為由扣留,直至晚上才獲釋。有線電視駐廣州記者林建誠表示,昨午2時許在人民公園採訪,當時未有拿出攝影器材,已發現有其他記者被公安包圍,他與攝影師舉機拍攝,即被公安帶走,被羈留5小時。除記者外,被公安帶走的還有一名在示威現場圍觀的香港旅客。

林建誠稱,被扣期間,他問公安違反了什麼法例,公安說他們「涉嫌聚眾擾亂公共秩序」,其後對他作了筆錄口供。

「聚眾生事」拘記者 記協﹕聞所未聞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譴責內地公安打壓傳媒採訪自由。她說,過去從未聽過內地公安以「聚眾生事」扣留香港記者,加上今次被扣留的記者持有合法採訪證件,公安有責任保護他們安全採訪。麥燕庭又說,中國憲法明文保障人民享有表達自由,政府部門必須尊重。
.熱門搜尋關鍵字信用卡物業按揭貸款Mortgage.
-
本土文化憂被削弱
(星島)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05: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儘管廣東官方一再重申不會「廢粵推普」,民眾上街撐粵語的事件卻一再上演。事件所引起的反響之大、時間延續之長,的確是出乎意料、很不尋常。有專家指出,這反映社會在多元文化的衝突和交融下,人們對本土文化被弱化的擔憂。

  為舉行亞運會,廣州正在大規模進行舊城區改建和整飾工程。廣州市政協委員 韓志鵬認為,推普廢粵的討論激烈,背後原因是人們對粵語文化生存和發展的擔憂——城市愈來愈新,愈來愈時尚,一些代表嶺南文化的舊街老巷逐漸消失:騎樓、西關大屋被大廈取代,粵式茶樓改建成了現代酒樓,一批百年老字號關門停業,廣東傳統漸漸失去傳承。

  老店西關大屋拆掉

  家住廣州荔灣老城區的朱小姐說,廣州一些老人家講的地道粵語俚語年輕人都聽不太懂,本土長大的小孩也都「蒙查查」(糊里糊塗),粵語文化中的一些傳統精華正在喪失。

  在以上種種背景下,廣州學者李公明認為,以一種公權力的決策提案來壓縮廣州電視台的粵語頻道,這件事情本身的意義被急劇地放大。他認為,政府不應該用自己的行政權力和主觀意志來主導語言的發展。
.
-
新華社報道 未提集會「非法」
(明報)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05:05


【明報專訊】不懼當局打壓,廣州民眾撐粵語行動愈演愈烈,因為參加昨日集會被國安請去「喝茶」的作家野渡認為,事件顯示民眾對當前政治體制存在深層次不滿,不過有廣州學者認為行動不涉政治動機,僅是年輕人好熱鬧的天性使然。廣州電視台昨天將活動定性為「非法集會」,反而官方新華社 昨晚發出的新聞稿中,只說民眾「在廣州人民公園聚集,進行以『保衛粵語』為主題的活動」。

學者﹕年輕人喜熱鬧 不涉政治

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袁偉時昨對本報表示,許多粵語用普通話好難翻譯,廣東人用慣了。他相信今次事件並不涉及政治,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熱鬧,習慣大家在一起,相信事件並無大的背後動機,只要大家保持克制,不要做出刺激行為,事件很快會平息。

廣州作家野渡昨剛抵達人民公園門口10分鐘,就被兩名公安國保請去「飲咖啡」3小時。他亦曾參加7.25撐粵語活動,覺得與上次相比,警方今次手法較粗暴,「這樣的處理令廣州錯過一個推動公民權利、體現進步與包容的機會,尤其是在亞運前」。

參與作家被國安「請飲茶」

野渡認為,與番禺垃圾焚燒處理廠、拆遷等群體事件中參與者都涉及切身利益不同,今次事件是公共話題,很多年輕人對公共事務表達聲音的現象十分罕見,「從表面上看是文化事務,深層次是政治事件,亦是對中國官員蔑視民意的反應。」他指傳統媒體如鴕鳥般不出聲,民眾沒有正常表達訴求的空間,故只有走上街頭抗議。

廣州電視台昨晚播出政府緊急聲明,指政協委員 再次強調不會「推普廢粵」,並將下午的聚會定性為「危害公共安全的非法集會」,同時呼籲市民團結一致搞好亞運。
.
-
200港人遊行聲援
(明報)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05:05


【明報專訊】超過200人昨響應網上號召,在香港聲援廣州的撐粵語運動。遊行隊伍下午2時在灣仔修頓球場集合遊行往政府總部,沿途高叫「掉哪媽、頂硬上」、「叫我們收聲,我們愈大聲」等口號,又高舉「唔識廣東話,死返去鄉下」口號等標語(圖),遊行後在政府總部外舉行論壇,並遞交請願信。活動發起人蔡淑芳說,事件反映內地漠視地方語言發展,擔心方言與文化會慢慢消失。

(尹錦恩攝)
.
-
廣州官員指從沒想過廢除或弱化粵語
(商台)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03:29


廣州約一千人昨日下午在人民公園和北京路一帶,參與「撐粵語」集會。廣州市委副書記蘇志佳說,市委和市政府從來未曾有過廢除粵語,或者弱化粵語的想法,而且認為在建設廣州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以及弘揚嶺南文化的過程,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並無矛盾,而且相得益彰。市政府發言人就說,推普廢粵是偽明題,純屬子虛烏有。

廣州市公安局說,對個別無中生有、無理取鬧的人,會依法懲處。
.
-
廣州公安局說會懲處無理取鬧者
(商台)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01:21


廣州市公安局就星期日的撐粵語集會發表聲明,說對個別無中生有、無理取鬧的人,會依法懲處。公安局說,星期日在人民公園和北京路的集會是非法,指有少數人員對保護粵語的議論不夠理智,甚至是別有用心;當局是鑑於現場一帶人流密集,容易引發安全事件,所以清場。公安局又說,帶走了個別不聽警方勸導,繼續鬧事和嚴重影響公共秩序的人員審查處理。

公安局的聲明指,廣州市政府已經多次表明,所謂推廣普通話、廢棄粵語的事,根本不存在,純屬子虛烏有。聲明並且說,不少專家、學者和市民都認為,推廣普通話和弘揚嶺南文化,都是大家的義務和責任。
.
-
撐粵語活動事件簿

7月5日 廣州市政協向政府建議廣州電視台在黃金時段改以普通話播音

7月11日 逾百名廣州網民在人民公園「快閃」集會,唱粵語歌撐粵語

7月14日 東莞當局被揭發拆除袁崇煥雕像下粵語名句「掉哪媽!頂硬上!」

7月16日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指廣東人富後須「教之」,強調推廣普通話

7月19日 廣州市委副書記蘇志佳澄清,官方並無廢除或弱化粵語的想法

7月23日 發起25日萬人撐粵語活動的負責人被令寫保證書,取消聚會

7月25日 數千民眾按原定計劃,於地鐵站外集會,抗議當局打壓粵語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hina_world/20100726/00178_015.html?pubdate=20100726
-
粵語

大陸的 「粵語」之名源於古代嶺南地區的舊稱「南越(南粵)[3]」,是一個泛稱。民間亦稱「白話」、「廣東話」等,在美洲華埠則被稱為「唐話」。而「廣府話」、「省城話」這兩個俗稱則專門指舊廣州府地區(今廣州及周邊南番順地區)、香港、澳門、梧州地區的粵語,範圍比「白話」概念小,現在一般稱為「廣州話」。

在中國境內,廣州及周邊城市,人們習慣稱粵語為「白話」或「廣州話」等。在大量香港人及澳門人居住的地方由於大多數原居地為廣東一帶,多自稱為廣東人,故大部份曾接觸操粵語的廣東人一般稱為他們所說的就是「廣東話」,而普遍操廣東話的廣東人都無暇解釋本身並無心情去介定或向他人仔細解釋自身操的就是粵話。自身為廣東人就順理成章講廣東話。東莞和深圳、省內其他地區的人們稱之為廣州話或白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粵語使用者因所住區域並非廣東,通常稱自己所說的粵語為「白話」。這裏「白話」專指粵語,意義與國內其他省市的「白話」概念並不相同。海外華人社區和中國其他非粵語省市普遍使用「粵語」或「廣東話」這兩個名稱。

「廣東話」這一名稱一般在港澳、海外華人、中國內地其他省份人士使用。但要註意的是,「廣東話」並不是在整個廣東省普遍使用(如客家人和潮汕人一般分別說客家話和潮汕話);另一方面,它又會在廣東省以外如廣西一帶通用。所以兩廣本地人,無論母語是否為粵語,一般不用「廣東話」這個名詞。粵語在中國大陸的使用範圍並不僅限於廣東省,也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粵語使用者一般沒有「廣東」認同,普遍不以「廣東話」指稱粵語;而「廣東話」這個名詞指代意義亦見模糊,無視其他非粵語的廣東方言如客家語、潮汕語等的存在。另粵語的發源地究竟位於廣東境內還是廣西境內學界尚有爭議,因兩廣之分始於宋朝,而粵語形成和定型的歷史遠在宋朝之前,彼時尚無「兩廣」之分,固確切的發源地難以確證。「粵語」的「粵」字來源不是「廣東省」簡稱,而是古代嶺南的「南越國(南粵國)」,以及後世延伸而出廣義的「兩粵」。因此「粵語」不等於「廣東話」。當然,就如美國人也會稱呼他們所使用的語言為「英語」一樣,「廣東話」這一名稱雖然概念不清,但因為在港澳、海外華人、中國內地其他省份人士普遍使用,所以它依然有它的意義。

以上各種民間俗稱所指範圍都比語言學上的粵語概念小。在語言學上,粵語是一個語言總稱,包括通常意義上的各種兩廣白話、廣西平話、海南儋州話、邁話、蜑家話等。它們具有相似音系、語法及詞彙,彼此共同點比相異點多得多。基於這些共同特徵,它們被納入語言學上「粵語」定義中。

自 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