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失智)症-表情冷漠,抑鬱症-表情抑鬱,急性迷惘症-害怕憂心,
三者都是思維清晰,神志清醒,仍能夠身體和智能的自主能力,
因此,任何年齡和人士,都可活出他們的人生!
癡呆(失智)症、抑鬱症與急性迷惘症的區別
http://www.ginkgogroup.org/?action-viewnews-itemid-9
-
精神狀態會影響我們的能力和表現.
而短暫的失憶蔓延到影響日常生活的話,就要及早看醫生!
明顯的失憶,大都是發生在長者身上.可見少年時代是吸收知識的黃金時間!
有見及此,有些長者就晚年可能出現的毛病,而針對性地作檢查.
有時間的時候,他們會把有關家族的資料存檔.如整理舊相片,寫平安書等.
萬一什麼都記不起時,也能讓後人知道家族的事和他早已安排好的事.
-
老年痴呆症的種類繁多,成因各有不同,但主要分為三大類:
1. 阿氏痴呆症 (Alzheimer's Disease) 是最普遍的類別,此退化性疾病的成因未明,現時並未有確治之法,而患者的衰退是漸進式。
2. 血管性痴呆症 (Vascular Dementia)是因連串的腦中風或血管疾病所致,帶來積聚的腦部損壞而成。患者衰退大多是梯級式。
3. 其他導致痴呆的成因包括情緒抑鬱、營養不足、甲狀腺分泌失調、缺乏維生素B12、腦外傷等。此外,痴呆症亦會是一些疾病的併發症,例如柏金遜和愛滋病等。
4. 有時其他健康問題會被誤會為痴呆症,例如:抑鬱、聽覺不良、語言溝通障礙,藥物反應,血中毒等。
http://www.hkada.org.hk/ecmanage/page15.php
相關新聞:
新法評估 早期老人癡呆症 (星島)2010年4月15日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在香港,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有百分之四受老人癡呆症影響,中大新研發「香港記憶測試」,能有效判辨早期老人癡呆症,暫時為本港唯一本土研發的中文記憶測驗。
遲確診延治療
早期老人癡呆症的病徵主要是近期記憶失常,但有別於正常長者的記憶衰退,一般表面觀察及臨床訪問難以將兩者區分。所以,很多老人癡呆症患者到了中後期出現各種顯著病徵,包括情緒不穩、失去大部分認知功能如認路、說話、認人等能力後,才得到確診,延緩了治療。
準確度達八成
國際醫學界公認臨床腦功能心理評估為分辨早期老人癡呆症的可靠方法,準確度達八成以上。然而用於評估中國人的同類工具卻甚為缺乏。中大心理學系教授兼心智綜合復康中心總監陳瑞燕於美國從事老人癡呆症研究達十多年,其新研究「香港記憶測試」具十多年科研實證,並已獲得國際醫學雜誌廣泛報道。
公立醫院採用
作為本港醫學界應用最廣的記憶測試之一,各大公立醫院都用以評估病人的記憶能力,其短暫回憶指數可有效分辨早期老人癡呆症病患者及正常長者,「測試對象需要學習一些文字三次,再在十分鐘及三十分鐘後覆述,一般長者能憶及七成,而早期老人癡呆症病患者則只達一成左右。此指標能準確分辨八成以上的早期老人癡呆症患者。」陳瑞燕說。
文:Ann 圖:星島圖片庫
■愈早辨識老人癡呆徵狀,患者能愈早接受治療。 (健新知)
-
女性多鍛煉 防癡呆 07/07/2010 都市日報
現時對於老人癡呆症仍未有根治的方法,但加拿大一項調查發現,任何年齡的女性,只要多鍛煉,都有助預防日後患上老年癡呆症,不過,年輕時多鍛煉對預防老年癡呆症的效果最明顯。
一個加拿大研究小組在新一期《美國老年醫學會會刊》上表示,他們對9300多名美國老年女性進行問卷調查,記錄她們在18歲前、30歲、50歲以及老年等數個不同年齡階段的鍛煉習慣。
調查發現,不管在任何年齡階段,女性經常鍛煉均有助降低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而在18歲之前經常鍛煉往往會取得最佳效果,在這一年齡階段經常鍛煉的女性進入老年後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要比其他人低30%。
-
華裔學者研「聰明炸彈」治癌 2010/07/06 東方太陽報
【本報綜合報道】澳洲迪金大學一名華裔學者正研究一種癌症新療法,參考「聰明炸彈」的模式狙擊癌細胞,抗癌藥深入癌細胞內,直接摧毀癌症根源,也令副作用減至最小。
迪金大學助理教授段維(音譯,Wei Duan)昨日表示,他正跟印度的專家共同研究一種「聰明炸彈」藥物傳送系統,首先以化學抗體讓盛載抗癌藥物的「導向飛彈」黏着癌細胞,然後穿透進入癌細胞,接着釋出藥物和抗癌基因,消滅癌細胞。
狙擊癌症根源
段維指出,癌細胞難以消滅的原因,是它們含有癌症幹細胞,亦即癌症根源。傳統化療只在腫瘤外進行攻擊,雖可以大量消滅癌細胞,但癌症幹細胞有機會逃脫,並再次產生癌細胞。而新療法能夠深入癌細胞,殺死癌症幹細胞,且不會危害其他健康細胞,亦能夠被人體降解,副作用較傳統療法為輕。他說,這套療法的原理有望用於治療老人癡呆症、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病症。
-
田徑女將跑贏癌魔展新生 2010/06/21 東方太陽報
【本報訊】年輕田徑女選手因患癌被迫放棄當運動員的夢想,幸得家人鼓勵重拾生存鬥志,找到另一人生目標;文盲女義工以七十七歲高齡重新認字,當上畫家及園藝師,憑樂觀的信念克服喪夫之痛,成為關愛大使勉勵長者勇敢面對生死,他們與另外六名不同族裔人士一同獲選擔任「繽fun融和社區活動」宣傳大使,向公眾宣揚活力及融和等訊息。
• 黃玉少(左)稱,做義工令她重拾學習興趣,成為園藝師及畫家。
現年十八歲的何雪熙自小田徑、游泳及打籃球等樣樣皆能,曾贏得學界長跑冠軍,○七年突然發現患上骨癌,令她大受打擊,「最辛苦係化療時,試過嘔到吐血,有想過唔再做化療等死。」癌病不但令她飽受煎熬,更因盆骨換上人工骹而無法再做劇烈運動,「估唔到一個病令我失去咁多,以前好想參加馬拉松,諗過加入田徑代表隊,但以後都冇機會。」
鬥志全失的她曾向母親表示「好想死」,「媽媽聽到之後不停咁喊,我嗰時覺得為咗佢我更唔可以放棄。」她最後成功完成化療,病情漸轉穩定,更重新發掘對演戲及唱歌的興趣,現時就讀演藝學院的舞台劇課程,夢想是投身演藝工作。她是次當上代表「動力」的宣傳大使,希望以經歷勉勵他人。
文盲女義工認字做畫家
八十七歲的黃玉少十年前開始當上義工,從此染上「學習癮」,她學習園藝,當上導師協會老人癡呆症患者開辦園藝小組,她又學認字及畫畫,由文盲搖身變成懂得閱報、寫簡單英語及畫得一手好畫的「知識型」長者。五年前她丈夫離世,樂觀的她不但無懼傷痛,更因接觸善終服務及哀傷治療的資訊,當上老人中心的關愛大使,幫助其他長者樂觀面對生死,她剛獲選為活動宣傳大使,希望身體力行向公眾宣揚「活出融和」的訊息。
民政事務總署由本月起至明年三月斥資一億八千萬元,於本港十八區推行「繽fun融和社區活動」計劃,以創意、動力、融和及逍遙為題舉辦四百四十項活動,包括七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舉行的合家歡龍舟嘉年華、八月八日舉行的全民運動日及為期一年的生態同樂遊。
-
小結:
接觸長者,他們會說他們想說的話,他們對人漠不關心,大多是因為遺忘使他們不知如何回應生活的人和事.看是陌生的過路人.只是,我們仍在擁有健康的時候,更要保護他們應有的權利!老人痴呆,仍有認識新朋友的權利!只有那些不願作別人朋友的人,才會把這病作借口來拒絕與世界接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