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書平

少年漠然應訊 父子庭上零交流
(明報)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05:10


【明報專訊】震驚全港的15歲少年涉嫌斬殺親母及胞妹案,疑兇被警方扣查兩天後昨晨提堂,被控兩項謀殺,暫毋須答辯,還押等候精神報告結果再訊。一臉稚氣的被告在庭上一臉木然,只看了父親一眼,父子沒有眼神交流。飽受煎熬的被告父親聽到兒子開腔說明白控罪時,終於無法強忍,落下男兒淚。

姓簡少年涉嫌於7月22日在荃灣 享和街家中,謀殺母親藍連金及親妹簡仲榆,昨於荃灣裁判法院少年法庭提訊。被告個子不足1.7米,瓜子面形,膚色稍深,短髮,架上銀色眉框眼鏡,身穿醫院病人服,應訊時神情呆滯,面色蒼白,了無表情。甫步出犯人欄,他向坐於辯方律師後的父親投以一瞥,其時簡父望向前方,二人眼神未接上。

聞子說「明白」控罪 老父抽泣

法庭傳譯宣讀控罪後,他只點頭示意,傳譯員提醒必須作答後,他回應「明白」,顯得有氣沒力。簡父聽見兒子回答後,大力抽泣,掃視低頭望地的兒子。被告在提訊的大部分時間垂頭,只曾望向主審的主任裁判官練錦鴻數秒,其間臉龐一動不動,表情顯得頗為冷漠。至提訊完結,被告未再望向父親,離開前才向席上的8名親友望一眼,此時簡父目送兒子入羈留室。練官應控方申請,收取被告兩份精神報告後再訊。辯方未申請保釋,被告還押小欖至下月6日再訊。

官收兩精神報告 下月再訊

簡父昨在親友陪同下到庭,為羈留室內的兒子打點一切。親屬眉頭深鎖,交談不多,曾提到「睇吓要帶口的咩畀佢(被告)」。簡父遭逢巨變,日來備受壓力,一臉倦容,開庭前獨坐一角低頭沉思,一臉頹唐。散庭後他雙眼泛紅,10分鐘後在親友陪同下離開。被告的舅父表示,簡父非常悲傷,親屬亦不欲回應問題。一行人離開法庭後返回簡父經營的茶餐廳,該處自事發至今休業。不少有心人在重門深鎖的茶餐廳外放下鮮花悼念,當中包括被告妹妹的補習社同學。

妹同學茶餐廳放鮮花悼念

簡父昨午一直留守茶餐廳,其兄弟則穿梭茶餐廳和案發單位。被告叔父一家3口曾在案發單位外拜祭,部分人淚流滿面。住在隔鄰的王先生表示同情簡氏家庭的遭遇:「佢口地好可憐,小朋友仲好細,唔多講口野但係好乖。佢口地大部分時間喺茶餐廳,平時都唔多見,但見面都會打招呼。」

昨有十數街坊欲到庭旁聽,惟案件安排於少年法庭提訊,不公開予坊眾。由於逾10名傳媒旁聽,聆訊須移師至較大的第五庭。

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昨表示,事件真相仍待調查,深切慰問簡父及簡家親屬,並呼籲家長多留意子女,加強溝通。

根據《少年犯條例》第20A條,少年法庭的聆訊程序附有報道限制,媒體不得發表有關兒童或少年人的姓名、地址、學校及圖片。

【案件編號:TWCC700073/10】
.
-
弒母殺妹案 少年穿病人服提訊
(星島)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05: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荃灣涉嫌弒母殺妹倫常慘案,十五歲少年被控兩項謀殺罪,昨於荃灣裁判法院提訊,暫毋須答辯。被告父親及伯父等九名親屬到庭旁聽,控方於庭上未透露被告行兇動機,僅向法庭申請把案件押後至下月六日,以索取被告精神科報告,判斷他是否適合答辯,被告須還押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看管。

  父子沒眼神接觸

  報稱學生的被告姓簡(十五歲),昨身穿醫院病人服,在黑布蒙頭下由警車押解至荃灣法院應訊。架上眼鏡的被告一臉稚氣,外表斯文瘦削、面色蒼白,他由羈留室走出犯人欄時,一度望向父親,但父子卻全程沒眼神接觸,期間被告於庭上垂頭喪氣,不時低頭。

  傳譯員向被告讀出謀殺罪名後,簡點頭示意,傳譯員提示他要出聲回答後,他才輕聲表示「明白」。他被控於本月二十二日在荃灣享和街安豐大廈一單位內,謀殺兩名女子。

  簡父昨在被告的伯父、伯娘、叔父、堂兄及舅父等親屬陪同下到庭旁聽,他等候進庭期間表現頹喪,不時低頭閉目養神,甚少與親友交談,在庭內則表現平靜,但甫出法庭即激動落淚。

  控方在庭上申請索取被告兩份精神科報告,以便判斷被告是否適合答辯,獲法庭批准。裁判官表示基於控罪性質,沒有權力讓被告保釋外出,而由當值律師代表的被告亦沒申請保釋。

  旁聽者須登記身分

  案件提訊的荃灣法院,與兇案現場及被告父親開設的茶餐廳只一街之隔,不少街坊到庭擬旁聽,一睹被告廬山,但礙於被告年齡在十六歲以下,案件於少年法庭提訊,一律拒絕公眾旁聽,只准許親屬及記者進入,而法庭亦明顯加強保安,旁聽者須先登記身分。

  另外,一名自稱「八卦」男子,昨日專程到法庭旁聽,遭庭警拒諸門外後無奈離去。案件編號︰荃灣刑事七○○○七三──二○一○。記者 周凱盈
.
-
犯罪學家﹕暴力小說不會燃殺機
(明報)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05:10


【明報專訊】一夜之間,乖巧男生疑突變殺親兇手,房內有多本台灣作家九把刀的著作。城大犯罪學課程主任黃成榮認為,小說著作不會燃起殺機,但若有人遭壓力拖垮,發泄方式或會參考小說內容。

九把刀著作逾半百,有愛情小品,但亦有天馬行空科幻故事,並非全涉及暴力血腥內容。不過,《冰箱》就有被強暴少女打開雪櫃發現齊腕斬下的手,才發現自己變成「獨臂女」的情節。

黃成榮認為,暴力媒體如小說或電玩,極其量只是催化劑,血腥畫面不會直接刺激讀者行兇,「一個人長期飽受生活壓力,無法宣泄,積累太久終於爆炸。這人串連日常從周遭接收的片段,按照這些媒體的手法、方式、工具照辦煮碗出來,例如常看瓊的,壓力爆煲後可能終日淚滿襟」。

黃成榮強調,行兇者承受的危機因素包括家庭、成長、學業等,甚至青春期思考未來人生的意義,無人知曉也無從抒解,種種壓力才會拖垮心靈,引起激進行為,「十幾萬人都讀同一本書,如果人生目標清晰,讀什麼書也不會有問題」。

本屆書展有九把刀作品出售,有受訪書迷認為,小說不足以影響讀者思想,其中迷齡5年、讀過九把刀多部小說的何小姐說,雖然故事內容較黑暗,但現實中難以出現書內情節,只當故事看。17歲的陳先生則說,如發生了事件就扯到書上,「香港就有很多書要禁」。
.
-

回應:

構成殺機不是單看一兩個故事就成事.我們同看着同一部和合本<<聖經>>,為什麼有着不同的基督徒?有的在教會看,有的在學校看,有的在圖書館看,有的在監獄看.但為什麼監獄以外,太平不出什麼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